其他
三大陆主义,马尔科姆·X和卡斯特罗的“宿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巨浪Billow Author Mlitant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回到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他们作为革命后殖民主义者,在“宿敌论”的观点下是分享着很多相似的意识形态观点的,比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蹿越,卡斯特罗在拉丁美洲民族性的分析上认为拉美主体的构建远高于革命马克思主义要求的无产阶级价值观念,而切格瓦拉在《对古巴革命思想意识的研究》之中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认为古巴革命的最大意义是在于“马克思之外的解放领域的解放”,偏见中的卡斯特罗之所以是庸俗的“现实主义者”原因在于他对于革命马克思的背离,但是格瓦拉也并不见得是一名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卫道士。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的革命链接是因为革命的“宿敌”让他们找到了作为革命者的主体性,而这种宿敌下的主体也成为了某种时代印记烙印在了他们的革命主张之下,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的离别也是因为这一宿敌主体下差别,让他们选择了不一样的实现拉丁美洲主体革命的道路。这里用了比较晦涩的语句,简单来说就是,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的联合和分离远不止、或者根本不应该以某种希腊戏剧性的对立呈现,这庸俗化了他们的革命以及背后曾经追寻第三世界主体联合的三大陆主义分析理论。三大陆的背后是革命主体的理论,而革命主体的理论反对了共同的单一轴向追求解放的幻像,革命的主体高于主体的革命,切格瓦拉深知这一点,卡斯特罗也一样,所以最终他们才会选择了在三大陆的框架下继续保持革命的链接,而不是继续古巴革命模式的合作。
切格瓦拉并不只是“理想主义者”,他有一个比理想主义格局更小一点的目标,为此他参加了对于波萨达斯派的迫害,而卡斯特罗也不只是“现实主义者”,他有一个比现实主义更远大一点的目标,为此他联合了中美,黑非洲和东南亚革命力量的残余,真正的把三大陆主义做成了旗帜。这个目标,拉丁美洲的主体反对枷锁,其实就是宿敌论下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的革命性链接,他们的共性,而非共同,最后也是他们联合的起点,也是分离的理由,是三大陆主义的整个大特征。
两人的观点的不同最终也促使两人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法农始终在非洲革命的立场上抱着一种二元的对立的态度去看待,相信非洲的暴力和革命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最终对决,他的这种观点也反映到了自己的斗争方式之中,尽管极其厌恶革命马克思主义,法农仍然保持了自己论述中列宁主义的成分,并且愿意和各式各样的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合作(他对苏联,斯大林主义者以及托洛茨基主义者的关系都比较暧昧),他唯一坚持到底的则是暴力和革命在非洲的继续推动,“不管以什么手段”,在他的主体论观点中,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将暴力作为非洲主体性的诞生的容器,真正解放非洲的黑人,真正的解放第三世界。马尔科姆X则坚信了对于主体的呼唤对于黑人群体的意义,撕破黑面具与撕破白面具是同等的重要,他对于整一个第三世界革命的关注与支持同样是认为这最终可以反馈到黑人民权运动之中,将“第三世界”的他者带回到严防死守的帝国之内,让黑人可以在帝国的黑人和帝国的白人之中看到解放的第三条道路的希望。从而真正唤醒自身的主体性,所以他比其他的黑人暴力革命家更愿意支持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政治运动,尽管他对于金博士的观点并不认同,但是他认同现实的政治运动带来的文化影响本质上远超“革命马克思主义”提倡的暴力种族分离,在对自身主体性缺乏认识的情况下,黑面具下的黑人们无法摆脱南方的诅咒,所以马尔科姆X尽管成为了暴力斗争的符号,他本人也是这么鼓动的,但实际上他比起法农更支持暴力之外的手段实现主体认识,这并不是说马尔科姆X反对甚至是恐惧暴力,而是他认为在构造主体性的过程中,暴力的作用更大的存在于想象的维度,黑人完成自身的主体政治文化认同之下,暴力才会形成针对帝国主义的最有力的一击。
今天我们投掷出去的是石块,明天就会变成燃烧瓶,后天就会是手榴弹...选票终会变成子弹,黑人在那之后必将获得自由。
——马尔科姆X
红棉浪潮是一个青年思想交流的平台,我们秉持进步主义和国际主义立场。
我们的主要议题有且不限于:
时事热点
哲学、经济学、心理学、历史
文艺批评
地方民俗文化、都市传说
投稿邮箱:kapoktide@outlook.com